Nano-Micro LettersNano-Micro Letters

所有文章 第17页

化学科学

北理工张加涛等综述:原子取代法制备与调控低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5-10

研究背景 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Cs)的种类、结构和性质的多样性使其在器件、能源和催化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中低维结构,包括零维(0D)、一维(1D)和二维(2D)结构,由于其与体结构不同的独特性质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精确控制TMCs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组成的合成方法...

阅读(2122)赞 (0)

化学科学

清华大学何向明与江苏大学景茂祥等综述:PDOL基固态电解质在迈向实际应用中的机遇和挑战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5-09

研究背景 锂离子电池(LIB)的大规模生产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性能不断提高并得到广泛使用。近年来,电动汽车的发展将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性能指标的需求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包括能量密度、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固态锂离子电池(SSLB)采用固态离子导体来代替传统的液体电解质。凭...

阅读(1808)赞 (0)

化学科学

深圳大学陈光明&梁丽荣等:耐高温热电气凝胶用于热能收集与高温预警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5-08

研究背景 随着工业和智能传感应用对高温监测和预警系统的需求不断增加,开发耐高温的智能传感材料与预警系统尤为重要。然而,传统的高温监测和预警系统面临着能源供应不稳定、结构设计复杂和维护困难等挑战,而热电(TE)材料能够实现热能与电能的直接相互转换,可以利用热电势与温差的线性关...

阅读(907)赞 (0)

化学科学

清华大学卢元等综述:多维度与可重构的分子机器集群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5-07

研究背景 分子机器是能够产生机械运动的纳米级分子或超分子系统,可平移、旋转和构象改变。随着合成化学、超分子化学、纳米技术和生物分子工程的进步,各种有机小分子和超分子系统,以及基于天然生物大分子的人工分子机器被开发并应用于微观表面改性、跨膜转运和智能催化等场所。然而,单兵作战的分...

阅读(806)赞 (0)

化学科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John Wang等综述:3D打印保留MOF/COF材料的关键结构特征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5-06

研究背景 金属有机框架(MOF)和共价有机框架(COF)是由各个模块单元周期性连接形成的独特多孔材料。由于MOF和COF(M/COFs)可以通过调整构建单元来精确定制框架和功能,包括可调节的孔径、丰富的孔体积和巨大的功能化可变性,使得其在气体存储/分离、传感、液体处理、发光、能...

阅读(1473)赞 (0)

化学科学

釜山国立大学Dong-Wook Han等:高取向MXene基三元纳米纤维支架,加速体积性肌肉损失的自发再生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5-05

研究背景 人体肌肉在严重受伤或疾病的情况下,可能需要大面积移植或修复,这种体积性肌肉损失(VML)的治疗,通常通过移植自体肌肉来恢复受伤组织的运动功能和关节活动。然而,由于供体部位的并发症、技术专业知识要求或者肢体受伤参差不齐等,使得目前的功能性游离肌肉移植(FFMT)手术受到...

阅读(915)赞 (0)

化学科学

香港理工大学徐宾刚等:天然碳质液态金属水性墨水,印刷可穿戴电子产品实现多感知和能量收集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5-04

研究背景 近年来,可穿戴电子产品的研究因其在健康和运动监测、人机界面和虚拟/增强现实方面的巨大潜力而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具备电子功能和卓越的穿着舒适性,特别是基于液态金属(LM)墨水技术的电子纺织,具有导电性、低熔点、高导热性和固有的液体流动性,使得其适合未来各种可穿戴电...

阅读(1030)赞 (0)

化学科学

江苏师范大学王超等:采用数字全息术研究硫代乙酰胺添加剂作用下锌的均匀沉积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5-03

研究背景 水性锌离子电池由于其不易燃、低成本、高理论容量的优点而引起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但锌负极存在的枝晶生长和副反应问题阻碍了其商业化进程。电解液优化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然而,采用传统的试错法寻找添加剂是费力和耗时的,从庞大的数据库中以高精度和高可靠性快速筛选有效的电解...

阅读(921)赞 (0)

化学科学

湖北大学万厚钊、王浩团队:临界溶剂化结构捕获活性分子实现可逆锌电化学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5-02

研究背景 全球对能源的迫切需求正在推动储能系统高效快速迭代发展。安全高效(理论容量820 mAh g⁻1,氧化还原电位-0.76V vs. SHE)且资源丰富的水系锌离子电池是及其有望取广泛应用于我们的大规模储能应用中。然而,Zn阳极固有的活泼性也使得其会发生严重的析氢、腐蚀以...

阅读(1194)赞 (0)

化学科学

美国环境保护署Rajender S. Varma等综述:无角度依赖结构色的仿生MXene柔性驱动器研究进展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5-01

研究背景 自然界中的结构色无需色素,通过纳米结构操控光线即可呈现丰富颜色,具有独特的光学特性。传统结构色常存在角度依赖性,但近年来研究者努力开发无角度依赖的结构色,以拓宽其应用领域,MXene材料可作为实现无角度依赖结构色的解决方案之一。MXene是二维过渡金属化合物,具有机械...

阅读(994)赞 (0)

化学科学

同济大学马杰等:锌掺杂镍氧化物纳米片/碳纤维电极实现电容去离子高效脱盐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4-30

研究背景 过渡金属氧化物(TMOs)具有易于制备、元素多样性、易于形貌控制、优异的可逆插层赝容量和有前景的钠存储理论电容等优点,在作为电容去离子电极中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TMOs仍然存在堆积和导电性差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钠离子嵌入能力。此外,钠离子的大尺寸导致...

阅读(1142)赞 (0)

化学科学

智利大学A Rosenkranz等综述:MXene基聚合物复合材料在可拉伸传感器领域的设计、性能和应用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4-29

研究背景 电子产品、人工智能和临床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对柔性传感器的需求,这些传感器依赖于高柔性和良好导电性的敏感材料以实现优异性能。随着柔性可穿戴和植入式传感器的深入研究,压阻、气体、人体运动、面部表情和特征识别以及应变等传感器在运动健身、健康监测、临床诊断和工业机器人等...

阅读(2915)赞 (0)

化学科学

德国TU Ilmenau雷勇等综述:用作先进电化学储能材料的微纳支撑结构—最新进展、研究挑战和未来前景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4-27

研究背景 随着科技发展,提高超级电容器、金属离子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等清洁能源装置的储能能力尤为重要。这些储能装置的性能主要取决于所选用的材料(化学成分、质量负载和活性成分比例)以及电极结构的设计(立体几何设计,如形状、周期性结构和孔隙率等),其中微纳结构(NMS)可确保电解质和...

阅读(1220)赞 (0)

化学科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陈伟团队: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富无机界面助力高性能锂金属电池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4-27

研究背景 锂金属负极(LMA)具有高的比容量(3860 mAh g⁻1)和低的氧化还原电位(−3.04 V vs. SHE),有望取代石墨负极。然而,LMA在电池中的商业化受到库伦效率低和锂枝晶生长带来的安全问题等阻碍。优化固态电解质界面(SEI)是改善LMA性能的有效措施,包...

阅读(2317)赞 (0)

化学科学

华盛顿大学曹国忠团队:弱极性有机阳离子改性水合钒氧化物用于高能效水系锌离子电池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4-26

研究背景 使用空气稳定的锌金属负极和不可燃的水系电解液的水系锌离子电池(ZIBs)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大规模储能技术。在ZIBs的正极材料中,水合氧化钒V₂O₅·nH₂O(VOH)具有约11 Å的扩展的层间距、混合的价态(V⁵⁺和V⁴⁺),以及易于进行离子交换的能力,受到了越来越多...

阅读(1301)赞 (1)

化学科学

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课题组:自调节“热感知”让伤口组织愈合能够动态可控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4-25

研究背景 皮肤是人体具有“传感”功能的复杂系统,不仅能够感知周围的环境(如温度、压力、应变和振动等),还能根据其变化而做出主动响应行为。其中,皮肤的温度响应调节功能是保障恒温动物生命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日常生活中,皮肤损伤不可避免,但这种破损会严重影响原有的温度感知与调节功能。...

阅读(1162)赞 (0)

化学科学

NML综述:纤维素基碳材料用于提升钠离子电池倍率性能的研究进展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4-24

研究背景 钠离子电池的低倍率性能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与其他负极材料相比,硬碳材料因其低钠储存电位、高容量和原材料广泛而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纤维素作为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含量最多的可再生天然高聚物,将其衍生的碳材料用于钠离子电池负极倍受关注。本文从纤维素结构的角度...

阅读(1747)赞 (0)

化学科学

中科院崔光磊等:基于离子筛分电极界面构筑制备高效稳定水系钠电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4-22

研究背景 水系钠离子电池具有安全性高、成本低以及环境友好等优点。然而,水的电化学稳定窗口仅为1.23 V,超出该电压范围会导致严重的析氢/析氧反应。同时,常用的无机电极材料在水中表现出高溶解度,极大降低了水系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尽管目前通过提高盐浓度或者引入有机共...

阅读(676)赞 (0)

化学科学

中科院江雷院士等:离子液体增强纳米材料组装以制备高稳定柔性透明电极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4-20

研究背景 由纳米材料(NM)制成的柔性透明电极(FTEs)因其高透明度、低电阻、柔性和可成形等特点在便携、可穿戴电子设备中广受欢迎。目前,在报道的多种FTEs的制备方法中界面自组装因其简单和低成本的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此外,通过该方法,可以实现纳米材料结构的有效调控。然而,在水...

阅读(800)赞 (0)

化学科学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4-20

研究背景 锌空气电池(ZABs)因其卓越的特性备受关注,包括高的质量理论能量密度1218 Wh kg⁻1和体积理论能量密度6136 Wh L⁻1、生态友好性以及低的运行成本< $10 kW⁻1 h⁻1。过去几十年里,电极材料、电解质、界面科学和可充电ZABs的结构设计方面...

阅读(862)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