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o-Micro LettersNano-Micro Letters

所有文章 第16页

化学科学

哈工大杜耘辰等:环境稳定性能优异的中空碳化硅/碳复合微球吸波材料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6-02

研究背景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电磁波吸收材料在电磁防护、隐身设备等军事领域和国防工业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考虑到当前的电磁吸收材料无论是基于军事隐身还是电子民用目的常被应用于户外,因此,地域、晴雨天气等不可控因素对电磁响应的稳定性产生一定负面的影响。基于此,探索一种兼...

阅读(696)赞 (0)

化学科学

NML文章集锦| 锂硫电池综述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6-02

一、专辑介绍 锂硫电池:锂硫电池被视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体系的理想选择之一,受到全世界科研界和产业界的高度关注,是未来各国布局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锂硫电池也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锂硫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较低,导致其在很多重要的市场应用中失...

阅读(1052)赞 (0)

化学科学

北理工陈人杰等:构筑亲核-疏水保护界面用于高可逆锌负极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5-31

研究背景 水系Zn2⁺离子电池 (AZIBs) 具有高安全、高靠性和低成本特点备受关注。然而,锌电极界面的枝晶生长和析氢反应极大地阻碍了其实际应用进程。苯丙氨酸(Phe)分子具有优异的亲核特性,能够与Zn2⁺配位,调节Zn2⁺溶剂化结构,抑制析氢等副反应。同时,芳香族分子在锌负...

阅读(1267)赞 (0)

化学科学

NML文章集锦| 锂离子电池文章(三)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5-30

一、专辑介绍 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是作为一种可充电电池,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Li⁺ 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在商品化的可充电池中,锂电池的比能量最高,比较...

阅读(472)赞 (0)

化学科学

NML文章集锦| 锂离子电池文章(二)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5-29

一、专辑介绍 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是作为一种可充电电池,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Li⁺ 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在商品化的可充电池中,锂电池的比能量最高,比较...

阅读(507)赞 (0)

化学科学

香港城市大学胡金莲院士等:存在润湿性梯度的类“二极管”MXene工程膜,用于被动蒸发冷却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5-27

研究背景 个人热管理对于维持人体热舒适区和减少室内建筑能源损耗至关重要。现有的调温纺织品设计依赖于单一的热损失系数,导致舒适性不足。近期报道了许多通过辐射控制机制提供不同程度被动冷却效果(PCE)的先进纺织品,可通过吸湿排汗有效调节皮肤微环境。然而,由于其有限的水分输送能力、相...

阅读(887)赞 (0)

化学科学

香港城大曾志远等:合理设计具有成本效益的金属掺杂ZrO₂提升OER催化活性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5-26

研究背景 质子交换膜水电解被广泛研究,用于将可再生能源转化为可持续氢能。然而阳极上的析氧反应(OER)具有缓慢的动力学和较差的稳定性,成为电化学水分解实际应用的主要障碍。因此,设计具有高活性和耐久性的OER电催化剂至关重要。氧化锆(ZrO₂)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但OER活性较低...

阅读(601)赞 (0)

化学科学

NML文章集锦| 锂离子电池文章(一)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5-25

一、专辑介绍 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是作为一种可充电电池,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Li⁺ 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在商品化的可充电池中,锂电池的比能量最高,比较...

阅读(594)赞 (0)

化学科学

NML文章集锦| 锂离子电池综述(二)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5-23

一、专辑介绍 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是作为一种可充电电池,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Li⁺ 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在商品化的可充电池中,锂电池的比能量最高,比较...

阅读(719)赞 (0)

化学科学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葛子义等:柔性二维间隔层抑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内部电声耦合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5-22

研究背景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由于其卓越的光电功率转换效率和易于在低温下制备,已成为未来光伏技术的一个有前途的候选者。在过去的十年中,随着界面工程、钙钛矿组分调控和结晶方法的探索不断发展,刚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功率转换效率(PCEs)飙升至26%,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功率转换效率...

阅读(971)赞 (0)

化学科学

NML文章集锦| 锂离子电池综述(一)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5-21

一、专辑介绍 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是作为一种可充电电池,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Li⁺ 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在商品化的可充电池中,锂电池的比能量最高,比较...

阅读(1172)赞 (0)

化学科学

南航姬广斌等:毫米波大气窗口超宽微波吸收—通过自由调控多磁共振行为实现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5-20

研究背景 M型钡铁氧体BaFe₁₂O₁₉(BaM)是一种神奇的材料,具有易制造和环保等诸多优点,特别是其高磁晶各向异性场(Ha)导致在45GHz左右产生自然共振,接近35GHz的毫米波大气窗口。这些独特的品质使其有应用于毫米波吸收的巨大潜力。然而,原始钡铁氧体的单自然共振通常导...

阅读(713)赞 (0)

化学科学

北航鹿现永等:基于原位生长的分层磁性/碳纳米复合材料用于高效电磁波吸收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5-20

研究背景 电磁波吸收材料在便携式电子、无线通信、航空航天、军事和医疗设备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为满足当今高科技时代的需求,开发强吸收、低密度、薄厚度、有效吸收带宽、阻抗匹配的电磁波吸收材料已经迫在眉睫。研究新材料和创新的结构设计理念对于拓展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至关重要。新型复合...

阅读(701)赞 (0)

化学科学

广西大学聂双喜等:通过竞争性氢键实现的皮肤顺应性离子电子摩擦电凝胶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5-17

研究背景 先进柔性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软触觉传感设备迈向高度的生物集成化,甚至实现了超越人类皮肤的触觉感知能力。摩擦电传感设备依靠接触起电和静电感应的耦合效应,能够将外部施加的机械刺激转化为电信号,从而简化触觉信息的获取和量化。便捷的自供电传感机制使无线触觉感知和精准对象识别...

阅读(762)赞 (0)

化学科学

NML文章集锦| 光催化(三)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5-16

一、专辑介绍 光催化:光催化是光化学和催化科学的交叉点,一般是指在催化剂参与下的光化学反应。光催化能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例如光解水制氢、光还原二氧化碳、降解有机污染物等,在能源及环境保护领域中均显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 本推文简介:精选5篇发表在Nano-Micro Le...

阅读(672)赞 (0)

化学科学

香港城市大学张文军等:低浓度水系-非质子电解液助力锌离子混合超级电容器具有高工作电压和长寿命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5-15

研究背景 超级电容器具有高输出功率和长寿命等优点,弥补了传统电容器与可充电电池之间的差距,在各种商业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混合超级电容器中,金属锌由于其高比容量、低氧化还原电位、低成本以及丰富的储量成为一种有吸引力的负极材料。然而,水系电解液窄的电化学窗口会导致严重的副反应...

阅读(789)赞 (0)

化学科学

NML文章集锦| 光催化(二)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5-14

一、专辑介绍 光催化:光催化是光化学和催化科学的交叉点,一般是指在催化剂参与下的光化学反应。光催化能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例如光解水制氢、光还原二氧化碳、降解有机污染物等,在能源及环境保护领域中均显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 本推文简介:精选4篇发表在Nano-Micro Le...

阅读(698)赞 (0)

化学科学

北京林业大学马明国:中空金属有机框架/MXene/纳米纤维素复合薄膜应用于GHz/THz电磁屏蔽和光热转换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5-13

研究背景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具有宽频率覆盖范围的电磁屏蔽材料引起了广泛关注。通过调控电磁屏蔽材料中的电和磁组分,以及结构设计来改善电磁屏蔽材料的性能仍然存在挑战。本工作采用交替真空辅助过滤工艺,实现了电/磁组分与纳米纤维素的合理调控;得益于独特交替电磁结构和多重电磁衰减机...

阅读(838)赞 (0)

化学科学

基于界面工程调控的氮化钛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宽温域吸波性能研究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5-12

研究背景 随着电子设备和无线通信的快速发展,复杂的环境要求电磁波吸收材料能够应对温度变化。然而,阻抗匹配和介电损耗性能对温度的依赖关系不同,且欧姆损耗和极化弛豫损耗随着温度的变化呈现相反的趋势,难以实现吸波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如何同时获得良好的阻抗匹配和强的损耗能力是该领域...

阅读(875)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