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struction of Electrocatalytic and Heat-Resistance Self-Supporting Electrodes for High-Performance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Nano-Micro Lett. (2019) 11: 78
2 复合电极的结构优势产生的电催化效应提升了多硫化物氧化还原动力学,改善了高载硫条件下的活性物质利用率。
3 该复合电极在室温和高温下(55℃)均有显著的电化学性能改善作用,表现出较高的可逆容量、优异的倍率性能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采用自聚集法与气相硫化法相结合的策略,在三维的富氮碳泡沫骨架上原位生长CoS2/C纳米树叶阵列,如图1所示。利用该合成策略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三维导电网络骨架,较大的比表面积,高的活性物质负载量,物理/化学吸附和电催化作用,显著提升了锂硫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CTNF@CoS2-CNA的电化学性能
将载硫后的CTNF@CoS2-CNA复合材料组装为扣式电池,其电化学性能如图2所示,室温环境中,在载硫量为3.48mg/cm2的条件下其初始放电容量为1038mAh/g,高于其对比材料;此外,在高温环境中,该复合材料(2.91mg/cm2)也能在0.1C的倍率下放电容量为1499mAh/g,在2C的电流密度下放电容量为881mAh/g。由于基体材料的三维特性,可以大幅提高硫的负载量,达到7.19mg/cm2。
吴昊
(本文通讯作者)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主要致力于皮胶原的非制革化利用与新型能源存储材料的研究,研究方向包括皮胶原化学、单宁化学、碱金属离子二次电池及锂硫电池电极材料开发等。
▍主要研究成果
迄今为止,已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Green Chemistry,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等化学与材料期刊上发表SCI论文近80篇。2012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016年入选四川省青年“千人计划”。
张云
(本文通讯作者)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和储能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纳米粉体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研究等方向教学与科研工作。
▍主要研究成果
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包括国家“863”、国家“97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四川省科技攻关以及校企合作项目;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6项,公开国家发明专利15项。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Advanced Science;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ACS Applied Materials&Interfaces;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及《化学学报》等期刊发表SCI论文50余篇。
锂硫电池 · 往期回顾 👇
E-mail:editorial_office@nmletters.org
Tel:86-21-34207624
如果文章对您有帮助,可以与别人分享!:Nano-Micro Letters » 高温硫电极:3D纳米叶阵列导电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