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刘天西/樊玮教授团队:3D打印集成式梯度导电气凝胶构建超低反射电磁屏蔽材料

电磁屏蔽材料可以有效阻止电磁信息的泄露以及传播,抑制电磁波的辐射和干扰,保障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信息的安全传送。然而,目前的电磁屏蔽材料大多是基于电磁波反射原理实现高电磁屏蔽效能,存在着严重的电磁波二次污染。因此,发展以吸收为主导的低反射电磁屏蔽材料,对于降低电磁波二次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通过3D打印技术构建了具有分级多孔结构的梯度导电过渡金属碳化物/碳纳米管/聚酰亚胺 (Gradient Conductive MXene/CNT/PI, GCMCP) 气凝胶框架,通过对导电网络以及分级多孔结构的合理调控,所制备的GCMCP气凝胶框架展现出优异的电磁屏蔽效能 (EMI SE~68.2) 以及超低反射系数 (R~0.23),并可有效阻断电信号的传输。

3D Printed Integrated Gradient‑Conductive MXene/CNT/Polyimide Aerogel Frames f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ing with Ultra‑Low Reflection
Tiantian Xue, Yi Yang, Dingyi Yu, Qamar Wali, Zhenyu Wang, Xuesong Cao, Wei Fan*, Tianxi Liu *
Nano-Micro Letters (2023) 15: 45
https://doi.org/10.1007/s40820-023-01017-5

本文亮点

1. 通过调整打印油墨的CNT含量,基于连续的“自下而上”3D打印技术和多进料系统,获得了具有梯度电导率和分级多孔结构的MXene/CNT/PI气凝胶框架

2. GCMCP气凝胶框架具有高电磁波屏蔽效率 (68.2 dB) 和超低反射系数 (0.23),与非梯度导电MXene/CNT/PI气凝胶相比,反射系数降低了78.9%。

内容简介

以吸收为主导的低反射聚合物电磁屏蔽材料在新一代抗电磁干扰设备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构建吸收为主导特征的高效电磁波屏蔽材料仍存在巨大的挑战。基于此,刘天西/樊玮教授团队提出一种通过3D打印技术构建具有分级多孔结构的梯度导电过渡金属碳化物/碳纳米管/聚酰亚胺 (Gradient Conductive MXene/CNT/PI, GCMCP) 气凝胶框架的新策略,实现了轻质、微型化以及低反射特性电磁屏蔽材料的可控构筑。集成式的梯度导电结构形成了电磁波的吸收-反射-再吸收界面,有效降低了电磁波在空气-气凝胶界面的反射,赋予气凝胶框架以吸收为主导的优异的电磁波屏蔽能力。另外,气凝胶框架的宏观栅格结构和气凝胶微观多孔结构组成的分级多孔结构延长了电磁波耗散路径,进一步提高了对电磁波的耗散能力。因此,基于合理的梯度导电结构和多级孔结构的设计,GCMCP气凝胶框架表现出高电磁波屏蔽效率 (68.2 dB) 和超低反射系数 (0.23)。这项工作为设计具有低反射特征的电磁波屏蔽材料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在国防工业和航空航天等高端电磁波屏蔽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图文导读

I GCMCP气凝胶框架的制备及电磁波屏蔽机理

3D打印GCMCP气凝胶框架的制备过程如图1a所示。首先,将具有不同CNT含量的MXene/CNT/PAA油墨置于多进料系统中,并连续通过3D打印机在基板上逐层沉积制备梯度导电MXene/CNT/PAA凝胶框架。然后通过冷冻干燥,亚胺化得到GCMCP气凝胶框架。在GCMCP气凝胶框架中,电导率从上到下逐渐增加,其中顶层用作吸收层(阻抗匹配层),底层用作高反射层(阻抗失配层),形成吸收-反射-再吸收界面。此外,GCMCP气凝胶框架的栅格结构延长了电磁波的传输路径,增加了电磁波在气凝胶孔壁内部的多次反射。

2.png

图1. (a) GCMCP气凝胶框架的制备过程示意图;(b) GCMCP气凝胶框架的电磁波屏蔽机理示意图及其应用。

II GCMCP气凝胶的宏/微观形貌

MXene/CNT/PAA油墨中的MXene片和CNT作为有效的流变改性剂,复合油墨表现出良好的可打印性,如图2a-c所示。进一步通过3D打印技术实现了不同宏观结构的GCMCP气凝胶框架的可控构筑 (图2d-e),同时GCMCP气凝胶框架具有轻质的特性 (图2f)。从SEM图像可以观察到GCMCP气凝胶框架中具有均匀的栅格结构以及典型的气凝胶孔结构。

3.png

图2. GCMCP气凝胶框架的的宏/微观形貌。(a) MXene/CNT/PAA油墨的相互作用图示。(b) MXene/CNT/PAA油墨粘度与剪切速率的对数图;(c) MXene/CNT/PAA油墨储能/损耗模量与剪切应变的关系;(d-e) 不同宏观结构的GCMCP气凝胶框架的光学照片;(f) GCMCP气凝胶框架的轻质展示;(i) GCMCP气凝胶框架的光学照片;(g-k) GCMCP气凝胶框架的SEM图像;(i) GCMCP气凝胶框架的TEM图像。

III GCMCP气凝胶框架的电磁屏蔽性能

非梯度导电MCP气凝胶框架,由于高阻抗失配,入射电磁波在空气-气凝胶界面反射,产生严重的电磁波的二次辐射污染。而梯度导电GCMCP气凝胶框架提供了阻抗匹配层,入射电磁波进入气凝胶框架内部,并在不同导电层之间产生多界面反射以持续衰减电磁波。因此,相比于非梯度MCP气凝胶框架 (50 dB),梯度导电的GCMCP气凝胶表现出较高的电磁屏蔽效能 (65.2dB)。

4.png

图3. 梯度导电结构的GCMCP气凝胶框架的电磁屏蔽性能。(a) 非梯度导电MCP气凝胶框架和梯度导电GCMCP气凝胶的屏蔽机理示意图;非梯度导电MCP气凝胶框架和梯度导电GCMCP气凝胶的(b)电磁波屏蔽效能 (EMI SE)以及(c)电磁波吸收效能 (SEA),电磁波反射效能 (SER),电磁波总屏蔽效能 (SET);(d) 从不同方向入射的电磁波的示意图;(e) 梯度导电GCMCP气凝胶在不同入射方向的反射/吸收系数。

IV 具有不同栅格尺寸的GCMCP气凝胶框架的电磁屏蔽性能

进一步探究了GCMCP气凝胶框架的栅格尺寸对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随着栅格尺寸的增加,总的电磁屏蔽效能未发生明显变化。但是,小尺寸的栅格结构显示出更高的A值 (0.77),表明具有较小晶格尺寸的GCMCP气凝胶框架具有更强的吸收电磁波的能力。

5.png

图4. 不同栅格尺寸的GCMCP气凝胶框架的电磁屏蔽性能。具有不同晶格尺寸的GCMCP气凝胶框架的(a) SEM图像和电磁屏蔽机制,(b)电磁屏蔽效能,(c)电磁波吸收效能 (SEA),电磁波反射效能 (SER) 和电磁波总屏蔽效能 (SET),以及(d)吸收系数。

V 不同厚度的GCMCP气凝胶框架的电磁屏蔽性能及其应用展示

对不同厚度的GCMCP气凝胶框架的电磁屏蔽效能进行了研究,发现厚度为5 mm的GCMCP气凝胶框架的电磁屏蔽效能达到68.2 dB。此外,将GCMCP气凝胶框架放置在无线充电器和智能手机之间,GCMCP气凝胶框架可以有效阻止电力的传输,表面其优异的电磁屏蔽性能。

6.png

图5.  (a) 具有3、5、7和9 mm厚度的GCMCP气凝胶框架的光学照片,以及电导率和密度;(b) 不同厚度GCMCP气凝胶框架的SET、SEA和SER值;(c) 与文献报道的电磁屏蔽材料的性能对比;(d) 纸张、PI气凝胶框架和GCMCP气凝胶框架对无线充电器的电磁屏蔽能力

作者简介

7.png薛甜甜
本文第一作者
东华大学 博士生
▍主要研究领域
(1)聚酰亚胺气凝胶的结构设计及其功能化;(2)聚酰亚胺气凝胶纤维及其热管理性能研究
▍个人简介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以第一作者在《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Advanced Fiber Materials》、《Nano-Micro Letters》和《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SCI论文4篇。
8.png樊玮
本文通讯作者
东华大学/江南大学 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
(1)气凝胶功能复合材料;(2)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3)智能热管理气凝胶纤维与织物
▍主要研究成果
樊玮,江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21)、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2021)、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2017)和上海市晨光计划(2017)。迄今共发表SCI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7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论文总引用次数4200余次,H-index = 38。出版英文专著1部,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0余项,获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上海市“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8项。
Email:weifan@jiangnan.edu.cn
9.jpg刘天西
本文通讯作者
东华大学/江南大学 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
(1)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2)气凝胶功能复合材料;(3)纳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4)纳米能源复合材料及器件
▍主要研究成果
刘天西,江南大学“至善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德国洪堡学者。在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Nat. Commun.等期刊发表SCI论文500余篇,他引2.4万余次,H因子84;2016~2018连续三年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RSC)材料科学“Top 1% 高被引学者”;2018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材料科学);2018~2021连续四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材料科学、化学工程与技术);2020年/2022年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获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出版中、英文专著各1部。

▍Email:txliu@jiangnan.edu.cn

撰稿:原文作者

编辑:《纳微快报(英文)》编辑部

关于我们

10.jpg

Nano-Micro Letters《纳微快报(英文)》是上海交通大学主办、在Springer Nature开放获取(open-access)出版的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纳米/微米尺度相关的高水平文章(research article, review, communication, perspective, highlight, etc),包括微纳米材料与结构的合成表征与性能及其在能源、催化、环境、传感、电磁波吸收与屏蔽、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已被SCI、EI、PubMed、SCOPUS等数据库收录,2021JCR影响因子为 23.655,学科排名Q1区前5%,中科院期刊分区1区TOP期刊。多次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中国高校杰出科技期刊”、“上海市精品科技期刊”等荣誉,2021年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欢迎关注和投稿。

Web: https://springer.com/40820

E-mail: editor@nmlett.org

Tel: 021-34207624

如果文章对您有帮助,可以与别人分享!:Nano-Micro Letters » 东华大学刘天西/樊玮教授团队:3D打印集成式梯度导电气凝胶构建超低反射电磁屏蔽材料

赞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