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程杨飘萍等:硫空位氧化还原干扰剂的设计,用于光热电与级联催化驱动的铜死亡-铁死亡-细胞凋亡肿瘤疗法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08-04
研究背景 肿瘤治疗中,铜死亡、铁死亡和细胞凋亡的疗效受限于多重挑战:肿瘤细胞内铜、铁离子水平不足,存在缺氧微环境,且谷胱甘肽(GSH)高表达,这些因素严重阻碍了上述细胞死亡途径的激活。热电技术作为医学治疗领域的新兴前沿,旨在生物系统的窄温度范围内实现高效的热和电传输特性,为肿瘤...
阅读(13)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08-04
研究背景 肿瘤治疗中,铜死亡、铁死亡和细胞凋亡的疗效受限于多重挑战:肿瘤细胞内铜、铁离子水平不足,存在缺氧微环境,且谷胱甘肽(GSH)高表达,这些因素严重阻碍了上述细胞死亡途径的激活。热电技术作为医学治疗领域的新兴前沿,旨在生物系统的窄温度范围内实现高效的热和电传输特性,为肿瘤...
阅读(13)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08-03
研究背景 压电材料在传感和驱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柔性、生物相容性和轻质特性,聚偏二氟乙烯(PVDF)及其共聚物广泛应用于可穿戴传感器、医疗执行器和各种柔性电子设备。聚偏二氟乙烯-三氟乙烯(PVDF-TrFE)具有增强的极化能力、良好的相稳定性和不错的压电系数。然而,尽管...
阅读(22)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08-01
研究背景 日益增长的全球能源需求加剧了开发生态友好型能源解决方案以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从基于化石燃料的系统过渡到可持续能源对于实现碳中和的未来至关重要。在这些能源中,氢能因其作为清洁能源和可持续替代品的潜力而获得了极大的关注。特别是,由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通过水电解生产的...
阅读(29)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07-31
研究背景 高能量密度储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对高性能负极材料的探索。锂金属因其极高的理论比容量和低的电化学还原电位,被视为下一代可充电电池极具前景的负极材料。然而,锂金属电池在长循环过程中仍面临严峻挑战,如锂枝晶生长、体积膨胀及“死锂”积累等问题,严重影响电池的安全性和循环稳定...
阅读(64)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07-30
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太阳能电池因具备高效的能量转换能力,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其中,具有ABX₃型晶体结构的钙钛矿(PVK)材料,凭借低成本、高效率、长寿命、高柔性以及适应多种应用场景的优势,迅速成为科研与产业界关注的热点。钙钛矿材料拥有优异的光电特性:...
阅读(210)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07-29
研究背景 三维微/纳米加工技术是一项强大的精密应用技术。虽然增材制造具有成本效益且广泛普及,但其往往缺乏纳米级精度,并且受限于可兼容热塑性聚合物的种类较少。以3D打印聚合物骨架为模板的辅助制备方法,为拓展可用材料种类提供了新途径,可以实现定制化的能量存储与传感器件架构,对电极的...
阅读(86)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07-28
研究背景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强力驱动下,仿生智能传感技术正迎来革命性发展,为功能材料、柔性电子器件以及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带来突破性创新。然而,在模拟人类高级生理功能方面,特别是仿生痛觉感知系统的开发仍面临重大技术挑战。作为生命体最重要的自我保护机制,痛觉感知...
阅读(106)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07-27
研究背景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强力驱动下,仿生智能传感技术正迎来革命性发展,为功能材料、柔性电子器件以及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带来突破性创新。然而,在模拟人类高级生理功能方面,特别是仿生痛觉感知系统的开发仍面临重大技术挑战。作为生命体最重要的自我保护机制,痛觉感知...
阅读(65)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07-26
研究背景 三维(3D)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获得了近27%的优异光电转换效率,但其材料的不稳定性阻碍了其商业化应用。插入有机疏水离子的二维(2D)钙钛矿材料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其中,ACI型二维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有望平衡2D PSCs的光电转换效率和稳定性。在提升ACI型准二...
阅读(209)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07-25
研究背景 近年来,柔性电子皮肤(E-skin)设备作为一种可穿戴技术,在模仿人体皮肤功能的同时融入了其他功能,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和研究兴趣。目前,电子皮肤传感器主要用于两个平台:人体和智能机器人(人工假肢)。在人体应用方面,传感器主要检测各种人体信号,包括物理信号(即脉搏、关...
阅读(104)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07-24
研究背景 金属-二氧化碳电池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因其在二氧化碳回收和转换过程中的高效性而被视为最有前景的储能技术之一。此外,由于其高理论能量密度,可充电非水金属-二氧化碳(锂(Li)、钠(Na)、钾(K)-二氧化碳)电池也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非水金属-二氧化...
阅读(88)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07-23
研究背景 电解水制绿氢技术被认为是可再生能源储存、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最有前途的技术之一。阴离子交换膜(AEM)电解水制氢是一种前沿的碱性电解技术,具有效率高、体积小、电流密度大、对功率变化响应快等优点,是生产绿氢的理想选择。迄今为止,铂(Pt)被认为是析氢反应(HE...
阅读(88)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07-22
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如何高效地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和化学能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可充电锌空气电池(RZABS)因其高能量密度和环境友好性而备受关注。然而,现有的锌空气电池在光电转化效率和稳定性方面仍存在诸多挑战,尤其是如何同时提升光吸收能力、载流子分离效率以...
阅读(118)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07-21
研究背景 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向脱碳经济转型的紧迫性,为电化学能量存储与转换装置开辟了新趋势,这些装置涵盖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水电解槽和电池等,它们在构建绿色、清洁且可持续的能源经济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电化学能量存储的主要支柱是电池,电池能够存储化学能,并在必要时...
阅读(132)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07-20
研究背景 复杂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无组织排放和其碳氢化合物不完全氧化导致CO₂等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当前全球面临的双重环境挑战,针对这一问题,进一步探索如何将VOCs有效降解矿化且将CO₂转化为增值化学品产这一创新设想为同时解决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提供了新的见解。然而具有双重...
阅读(174)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07-19
研究背景 新世纪以来,联合国相继推出多项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其中《2030议程》提出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尤为关键。目标6(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与目标7(经济适用清洁能源)因其对人类与环境的多维度影响,被视为实现其他SDGs的基石。微生物电化学系统(BES)凭借其同...
阅读(133)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07-18
研究背景 光催化作为一种绿色、清洁的催化技术,在环境修复、化学品合成以及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近年来,光催化剂材料的光利用率和催化性能都得到极大提升,但现有光催化体系的实际应用仍面临一定挑战。目前广泛采用的悬浮颗粒光催化剂存在易沉降、易流失等问题,而固定化光催化剂...
阅读(124)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07-17
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传统化石能源消耗加剧,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问题凸显,促使全球能源政策向可再生能源转型。海洋能中的波浪能因高可利用时长与能量密度,成为极具潜力的能源。2012年问世的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凭借轻量化、低成本等优势,适配波浪能等低频能量采集,自201...
阅读(438)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07-16
研究背景 硅负极具有超高理论比容量(3579 mAh g⁻1)、较低嵌锂电位(0.4 V vs. Li⁺/Li)及资源丰富等特性,被视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的理想负极材料。但其产业化受限于三大瓶颈:(1)脱嵌锂过程会产生>300%的体积变化和巨大的局部应力集中,易导致材料粉化...
阅读(134)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07-15
研究背景 在纳米科学等快速发展的领域,随着文献数量的指数级增长,传统的以人工路径进行文献搜集、阅读、总结等方法,愈发难以应对海量数据的挑战。如何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提取知识结构、揭示研究趋势,成为了科研工作者和基金管理者的重要课题。近些年来,文献挖掘作为一种能直接从半结构化文本中...
阅读(137)赞 (0)
热门排行
阅读 (784)赞 (0)
1喜讯 | IF=36.3, Nano-Micro Letters影响因子新突破!阅读 (764)赞 (0)
2华科薛志刚团队:COFs孔内原位聚合加速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的离子传输阅读 (523)赞 (0)
3新加坡国立大学Chengkuo Lee等:AI驱动的光子革命,近传感器边缘智能芯片引领超低功耗、超快延迟新时代阅读 (488)赞 (0)
4西电郝跃院士团队朱卫东副教授、张春福教授等:镧系化合物调控埋底界面助力全无机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性能提升阅读 (474)赞 (0)
5Nano-Micro Letters《纳微快报(英文)》期刊简介